刚刚过去的2023年,etf市场获得了超过5000亿元的净增量资金,其中流入股票型etf产品的资金达4741.11亿元。
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在震荡行情之下,etf产品获得投资者青睐,有部分投资者将跨境etf视为逆周期布局的投资工具。
wind资讯数据显示,2023年,etf全年份额增加5723.46亿份,年度涨幅为39.65%,达到2.02万亿份。具体来看,宽基etf最受投资者青睐,其中沪深300etf、科创50etf、沪深300etf易方达、上证50etf及创业板etf年内净流入资金规模分别位列前五位,合计达到2108.58亿元,占etf市场资金净流入规模的四成。
宽基etf具有风险分散的特点,可满足投资者的多样性配置需求。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介绍,宽基etf的投资策略相对简单,适合各类投资者;此外,资金持续流入宽基etf也反映出对我国股市的长期看好。
此外,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etf规模进一步实现增长。截至去年年末,华夏基金旗下etf规模以3884.45亿元居首,易方达基金、华泰柏瑞基金、华宝基金、银华基金、国泰基金、南方基金旗下etf规模也均超千亿元。
新发产品方面,数据显示,2023年全市场共新发行149只etf基金,新成立的etf基金总规模达到719.88亿元。在这些新成立的基金中,份额增加最大的行业为信息;份额增加最大的主题为中证医疗指数;份额增加最大的指数标的为科创50;收益最高的指数标的为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。
在杨德龙看来,信息行业受青睐主要是受益于人工智能等市场热点因素影响;中证医疗指数受青睐主要是医药基金此前跌幅较大,使其成为较好的抄底标的,吸引了资金关注。
袁帅表示,近年来,我国信息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,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;而中证医疗指数受关注则受益于医疗行业的刚需和政策扶持;科创50指数份额增加较大,说明市场对科技创新类资产的青睐;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指数收益较高,表明投资者对全球科技股的看好。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投资者对多元化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将持续推动宽基etf的发展。同时,随着行业和主题的进一步细分,预计将有更多专注于特定领域的行业或主题etf出现。此外,跨境etf和智能投顾等新兴领域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本报记者 吴 珊 见习记者 彭衍菘
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(名称:中国经济网,id:ourcec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