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新余渝水区:扮“靓”一座城 幸福一方人-凯发k8官网

江西新余渝水区:扮“靓”一座城 幸福一方人

2024-01-02 09:32 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

  干净整洁的老旧小区、“重获新生”的背街小巷、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……这份美好的背后,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(以下简称“创卫”)的坚实步伐。 

 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。2023年,新余市吹响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角。渝水区作为新余市主城区,以创卫为契机,大力改善人居环境,提升城市品位,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。 

  这个冬天对于家住建筑小区的裴梅生来说,再也不用因为阳光被遮挡而发愁了。“多亏了城南街道将门前的危房拆除,改建成了‘书香苑’口袋公园,居住环境一下变‘靓’了。”裴梅生高兴地说。建筑小区属于单位改制房小区,建成已有37年,楼体、配套设施严重老化,有的居民还在空地违规搭建平房,不仅影响美观,还有安全隐患。 

  改变发生在2023年,渝水区结合创卫工作,采用“大调研”收集“问题清单”,迅速落实整改,倾心为民解忧。 

  “老”居民迎来了“新”生活:建筑小区乱搭建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平房被拆除,空出了2000余平方米的公共空间,新建成的口袋公园里花木生机盎然,米黄色的楼房外墙干净素雅,新铺的沥青路面平坦整洁…… 

  这样的幸福在渝水随处可见。2023年,渝水区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10个,其中2024年141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提前实施,48个城中村告别了“脏乱差”。同时,140余个“小微项目”在全区遍地开花,成为渝水区以“绣花功夫”探索城市善治的一个个生动注脚。 

  路面破损、“飞线”乱象、群众晾晒难……聚焦居民家门口的一个个小烦恼,渝水区将“小微项目”建设作为创卫的重要抓手之一,以“微改造”实现“精提升”,安排专项资金集中攻坚补齐居民小区、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、铁路沿线等地方的短板,不断完善基础设施、优化空间布局,为百姓幸福“提档加码”。 

  新钢街道福园小区广场,从曾经仅放置着几个石凳,到如今舒适的休闲长廊、宽敞平整的运动区,还有文化墙、花艺角等,经过“小微项目”改造后,成了小区人气最旺的地方。“这里不仅是居民休闲区域,我们还升级该区域功能,打造‘议事园’,把议事会开到居民家门口,助力做好服务群众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新钢街道党工委书记易小泉介绍。 

  城市之美,美在外在“颜值”,更美在内在“气质”。 

  沙土老街便是这样一条内外兼修的小街。“不要高大上,不搞花架子,各街道办对‘脏乱差’最严重的一条街进行改造,打造成六条‘补短板’示范街。”渝水区区长简华锋说,创卫工作少不了示范引领,渝水区要敢于从最难处进行破题。 

  拆除临街规章建筑,打通进出通道,清理杂乱管网线、房屋墙体美化……曾经“脏乱差”的沙土老街是孔目江街道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新晋“网红打卡点”、渝水区“补短板”示范街。 

  “这里承载了太多人的年少记忆,所以我们在修整这些墙面的基础上做了文化性的创新。”孔目江街道副主任傅余花说的“创新”,便是沙土老街上约1600平方米的建筑立面彩绘: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场景、曾经的老火车站……一墙一风景。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,从形态各异的彩绘中,寻找老城记忆。“以后这栋老房子可以改造成复古风格的茶室,那个老院子可以做成休闲区……”走在老街上,对于下一步改造计划,傅余花还有更多的考虑。 

  创卫更像一股热潮,吹遍了渝水的每个角落。不仅领导干部是创卫的先行者和引领者,市民更是创卫的主体和力量源泉。青年志愿者、青年突击队、文明劝导员、热心群众……广大市民用实际行动投入到创卫中。“虽然每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,但一点一滴的改变终将扮‘靓’家园,无数微光也能汇聚成星海,温暖并照‘靓’这座城。”渝水区创建办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荣华说。 

  渝水区把创卫工作与开展“四下基层”活动紧密结合起来,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一线。区领导每周“两个半天”作为总网格长现场推进,机关各部门、各街道办每天至少安排1/3以上的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开展创卫帮扶工作,60余名干部抽调组成专班集中办公解决问题。“创卫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,要着力破解城区发展重点难点问题,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,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。”渝水区委书记刘颖豪说。    (本报记者孙广见) 

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(名称:中国经济网,id:ourcecn)

查看余下全文
(责任编辑:叶玮)
"));
"));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