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食“公摊面积”大得离谱,你见过没?
江苏省消保委提醒:经营者规范包装设计莫打“擦边球”
看似三等份的饼干,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;一片分装海苔里垫有大包干燥剂;箱装牛奶仅有5小盒,剩余两倍空间用纸板填充……这些让商品显得更“有料”的种种方式,被网友吐槽是零食的“公摊面积”。12月27日,记者调查发现,市场上确实存在此类现象。江苏省消保委认为,商家“大材小用”,存在引导消费者错误估计商品分量的嫌疑,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。 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
1、探访
饼干包装似三等份实则凹了一块
巧克力包装相当于“买3减半”
12月27日,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在一家超市购买了一包趣多多曲奇饼干85克装。它的外包装看起来是个长条,打开后发现,里面被分成了三格,这三格像个“桥”一样,两边的容量深,能装3块饼干,中间的一格浅,只能装2块饼干。
记者还购买了一盒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超值装,右上角用红色醒目的字写着“买2 1”,外包装大面积是透明的,露出里面的巧克力,但右下侧有图片挡住了。这样一来,露出的部分不仔细看,就像3块大小一样的巧克力。但打开包装发现,里面是2块大的巧克力,1块小的巧克力,而小的那块的右侧是纸质包装,在外面看正好被挡住了。不过,仔细看外包装的左下角,有着“净含量100克(43×2 送14克)指买2条43克送1条14克”的“提示”字样。对此,南京消费者周先生幽默地跟记者说,这包装与其说是“买2 1”,不如说是“买3减半”。
上述两款零食的外包装,都写明了“图片仅供参考”。
2、调查
逾8成投票者认为零食市场过度包装
网友们的“吐槽”就更多了。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在微博发现,网友晒出不少零食“公摊面积”的图片。有人晒出男朋友公司发的牛奶,一箱里只有5盒,两侧都是纸质包装;有人晒出奶酪,看似满满一盒,打开一看,印着圆形大标志的地方是空的;还有人晒出一罐西梅,里面有高高的“内胆”。网友提出质疑“这难道不算误导消费者,不算虚假宣传吗?”另有网友表示“只要东西和所标的净含量一致就行”“包装上尽管去想心思,但是净含量虚高,那就是缺斤短两,毫无诚信了”。
日前,在南方周末官方微博的一个投票调查中,1738人参与,1459票也就是逾8成投票者认为零食市场存在过度包装,“包装堪比套娃”。
3、态度
消保委: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
江苏省消保委认为,在购物时,消费者更多地关注包装大小、分量轻重等较为直观的商品属性,不会特别关注包装上标注的净含量数字。商家“大材小用”,存在引导消费者错误估计商品分量的嫌疑,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今年9月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已正式实施。标准中,对食品和化妆品的包装空隙率、包装层数、包装成本等方面作出规定,涵盖了罐头、糕点、饼干、糖果制品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、乳制品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31类食品,对消费者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大部分零食包装提供了限定依据。
江苏省消保委认为,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循国家强制性标准包装食品,不得过度包装。一方面会造成包装材料的浪费,不符合绿色消费的理念;另一方面也会使消费者错误估计商品的性价比,有违诚信经营的要求。“皮薄馅大”的包装会让消费者产生物有所值的获得感,吸引消费者购买,但商家不能以此作为营销手段,以包装作为掩护,减少商品分量。
江苏省消保委建议经营者依据制度规范设计产品包装,不打标准的“擦边球”,结合商品特性,选择绿色环保、富有创意的包装,取消过度包装、非必要包装;注重产品质量提升,以高品质吸引消费者。消费者如遇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包装,可向有关部门反映。
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(名称:中国经济网,id:ourcec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