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载视频只需几分钟、加载高清大图只需几秒钟,从2g到5g,人们已习惯于这样快速流畅的网络。
12月5日,中国6g推进组首次对外发布了6g核心方案,预计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。随着6g提上日程、5g走深向实,2g、3g的退网问题也引起关注。
退网是必然选择,但不是“说退就退”
自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5g牌照,中国5g正式投入商用。中国移动通信步入2g、3g、4g、5g“四代同堂”阶段。
记者了解到,现在仍在使用2g、3g网络的用户已极少,主要是一些老人及儿童电话手表用户,还有些人出于怀旧心理仍在家中保留着这类旧手机。若全面关停2g、3g基站,这部分不匹配的产品将无法再使用。
有人表示,希望继续运行2g、3g信号,“否则很多老人机都没法正常使用了”。对此,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在回复网友关于“国家基础通信技术建议”时指出,2g/3g退网是移动通信网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,也是当前国际上的主要做法。但是,移动通信退网不是简单地“说退就退”,需要完善用户保障措施,在充分保障用户权益前提下,才能实施退网。工信部同时强调,企业要早谋划,早告知,必须有用户保障措施和完善的用户善后方案,具备提供更好的网络覆盖、更强的业务能力和更优的服务质量的能力,为用户“愿意退”“乐于退”创造条件。
“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,移动退网不能今天说退了,明天就把闸给拉了,这是不合适的。”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。《电信条例》《电信服务规范》《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》等对终止经营、保障服务、注销许可也有详细规定,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停止经营2g业务时,应提前30日通知所涉及用户,并妥善做好用户善后工作,在此基础上,由基础电信企业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注销许可,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依程序予以审批。
据电信专家介绍,用户是使用2g、3g网络还是4g、5g网络,取决于终端。如果用户使用的是只能用2g、3g网络的老人机,不支持4g、5g网络,即便在有网络覆盖的区域,也无法接入4g、5g网络。这就需要引导这部分用户有序过渡。例如,为有更换设备计划的用户提供优惠方案,帮助有过渡需求但暂无更换终端设备计划的用户升级电话卡等。
工信部表示,下一步,考虑到移动通信退网涉及用户多、社会影响大,需统筹谋划、合理推进,发挥市场决定作用,强化企业主体责任,由电信企业结合自身情况,制定退网计划,适时启用2g退网工作,做好舆论引导、用户善后、关停基站、停止服务、腾退资源、申请注销许可等工作。工信部将依法规推进并做好用户权益保护工作。
更好利用资源,提高网络运营效率
2g、3g何时退出?
目前,三大运营商均已公告2g退网计划。中国联通早在2018年即公告有序推动2g减频退网,为保障原有2g覆盖区域用户网络使用感知,联通于2022年实现2g基站区域4g网络的100%覆盖,并建设900mhz基站开启5g。中国移动2020年提出,于当年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。中国电信在2022年明确了加快2g/3g退网的重要性,计划在2024年底完成2g/3g退网工作,其中北京地区的部分2g、3g基站正在拆除。国内部分城市已完全关闭2g网络,但在多数地区,2g、3g手机仍能正常使用。
为什么要实施2g、3g退网?
据不完全统计,全球已有100多个运营商实施了2g、3g退网,将2g、3g腾退的频率用于4g、5g的部署。早在2019年10月,工信部就提出,中国移动通信的网络面临2g、3g退网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,鼓励运营企业积极引导用户迁移转网,将有限的频率资源和网络资源用到4g、5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中。
工信部表示,这将有利于从整体上降低网络运营成本,提高我国的整体通信网络运营效率,实际上也给用户降费创造了条件。此外,目前手机多数是全网通,需要支持所有六种制式和十余种频段,2g、3g退网可以降低复杂度,有利于提高手机的效能,降低手机终端成本。
2g、3g退网,不仅能更好利用频段资源,也能更好利用基站的各类资源。专家指出,3g和4g均有核心网,核心网主要负责呼叫的接续、计费、移动性管理等。5g和4g可以实现核心网共用,2g的核心网仍然是十几年前的技术,无法共用。简言之,2g/3g退网是一个清理频率、退出网络的过程,目的是促进频谱的高效利用。
在部分偏远地区,居民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基本通话。这些地方是否应该保留2g网络?对此,电信专家指出,更好的做法应是将这些地区的2g升级到4g、5g。据测算,同样的基站覆盖密度,假设2g网络能支持100人同时通话,4g能做到近700人,且通话质量更好。此外,从近几年网络发展看,农村及西部偏远地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正快速增长,用户自身也需要4g、5g所带来的更好体验。
如何让2g、3g用户平稳迁移至4g、5g?广东等地的运营商已明确,如果原有的2g号码想继续使用,用户可选择流量和语音单价更优惠的4g/5g套餐,也可选择保留原有套餐继续使用;部分产品不能继续使用的,则会提供承接方案。还有的运营商为迁移用户提供了购买套餐送入门4g手机的选择。
5g走深向实,6g加快建设
从1g的“大哥大”到2g实现了全球漫游、3g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,再到4g让移动互联网成为生活必需,如今5g高速率、低延时以及海量的接入范围正让网络全面融入日常生活。
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领先的5g网络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截至10月末,5g基站总数达321.5万个, 5g移动电话用户达7.54亿户。5g行业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双管齐下,目前已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67个。
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:“5g商用4年发展势头强劲,全球5g商用4年的部署规模相当于4g商用6年的水平,5g部署进展远超4g同期。全球5g连接数突破11.4亿,渗透率12%,发展速度远超4g和3g时期。”
5g走深向实的同时,6g也提上了日程。据了解,中国从去年开始进行6g技术试验工作,今年陆续开展了关于6g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研究。12月5日,中国6g推进组首次对外发布了6g核心方案,预计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。
6g将为生活带来哪些改变?6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表示,6g技术其实是5g代际更新的新技术,现在的5g基站只是支持通信信号的发送和接收,而在6g时代,基站将同时支持通信和感知,能够利用无线电波感知周边的环境、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等,不仅能提升通信的性能,还会催生新业务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,6g会有各种各样的终端,比如,可穿戴设备、工业模组、车载终端等,其中智能手机仍将是6g最主要的终端,可能会增加接入卫星互联网的能力以及在高运动速度下的通话能力。
据了解,国际电信联盟的6g愿景需求建议书中共明确6个场景,除了对5g增强移动宽带、海量机器类通信、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3个场景进行增强外,还推出了通信与ai(人工智能)融合、通信与感知融合、泛在互联3个新场景。王志勤表示:“6g提出的3个新场景实际上就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天地融合这类场景。未来6g要连接的对象不光是人,还有很多智能体,比如机器人、元宇宙。”通信业的飞速发展,实实在在改变着生产生活,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。
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(名称:中国经济网,id:ourcecn)